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陳太欠選民一個交代
# 1
陳太欠選民一個交代(一)
陳方安生在“泛民”初選候選人答問大會上表示,自己絶對無意在2012年競逐行政長官的寶座。原因是自己年事已高,恐不能勝任。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陳太就需要向選民交代一下,在2008年是否仍會出選立法會議員。我想,投票給她的選民不會想她只做那短短8個月的時間。因為,扣除開始的準備階段和最後進入換屆選舉期要停止工作的期間,本屆任期實質服務市民的時間可能只有4-5個月。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內,陳太如何能夠履行她的競選承諾呢?
2008年港島區立法會選舉可以說是又一次的群雄逐鹿。李柱民、楊森、余若微、何秀蘭、黃毓民、勞永樂、阿牛以及今次被勸退的甘乃威,單是“泛民”已是人才鼎盛,再加上“親政府”的葉國謙、蔡素玉、葉劉淑儀乃至自由黨的劉健儀等等。如果陳太在2008出選,必定可以拿到一席,但這一席很有可能又是從他們自己人手上搶過來的。這次已經勸退數位兄弟姊妹而參選的她到時又如何再平衡“泛民”內部的利益呢?而在下屆立法會任期間,陳太也已經是個年屆70的老人家了。那時,她又會不會以年事已高,恐不能勝任為由,不參與選舉呢?
陳太在是否參選2008立法會,延續她的競選承諾這點上,欠選民一個交代。
陳太欠選民一個交代(二)
昨天晚上為了一些小事和太太吵架,我指責太太因不了解我的為人而導致我們之間溝通出現問題,使小事複雜化。這個指責一出,馬上令太太怒火中燒,說我推卸責任,溝通應該是雙方的事,一只巴掌拍不響。當大家冷靜下來,我仔細想了想,她說的也對。溝通是一種互動的過程,我們之間需要相互的諒解,而不是指責對方,要求對方來諒解我。
這次的爭吵,一方面使我有所領悟,另一方面也使我想起了前天在網上看陳方安生與勞永樂參與“泛民主派”初選候選人答問大會時的情景。
陳方安生在答問大會上談到她在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已經努力希望和中央溝通,但最終不成功,原因是中央不了解她的為人,以及缺乏溝通的機會。要說與中央溝通的機會,我想“泛民主派”中沒有一位會比她多。在她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期間,她便被指派參與《中英聯合聲明》的起草和簽署工作,和中央官員已有接觸。其後出任經濟司及布政司期間,她負責新機場建設等重大政策,和中央的接觸更加緊密。回歸後,她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更曾負責粵港經濟合作等多項與內地有關的政策。我想缺乏溝通的機會一說是不能成立的,最多也只能說雙方都沒能很好的把握這些機會溝通,因此責任也絶不能歸咎任何一方。現在陳太在答問大會上指責中央不了解她的為人,很明顯和我一樣是在推卸責任。中央未來又會不會再繼續和這個將責任推卸到他們身上的人溝通呢?
奇怪的是,陳太在答問大會上又同時不斷的向中央釋放所謂的“善意”。例如她在辯論一開始就表明心志,說:「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都懷著真誠及善意」,其後她更表示「願意付一切代價」改善與中央的關係。對於可以稱為“泛民聖火令”的六四問題,她表示:「相信六四事件始終有一日會獲得平反,她如果當選立法會議員,會考慮哪種取態才更促進中央信任,但不會只顧慮中央態度」。這種“善意”在答問大會的第二天的媒體報導中,仿佛成為了陳太競選立場的主軸。
陳太有這樣的立場,從選舉策略角度不難解讀。“泛民”將這次補選刻意營造成“民主對決”,故她不會擔心“泛民主派”原來的票源會轉投對手。而她為了確保勝利,現在主力是攻佔中間票源。這批中間票源一般會被認為是中產階層,傾向以理性的方式爭取民主的一群。因此陳太的立場明顯是針對這群選民而來的。我想,有些選民在聽到她的“善意”之後會對陳太「充當中央及特區之間,政府與立法會之間,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橋樑」有些憧憬,甚至投票給她。但我希望陳太在利用這種“善意”爭取選票的同時,需要更清晰的對她的立場作出解釋,以免誤導選民。
她曾經擁有比現在更好的條件與中央溝通,但她沒有把握。現在到底客觀條件發生了什麼變化,或她自己又會做怎樣的調整,令她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或一個“泛民”的代表,能夠比以前更好的與中央溝通呢?如果她不能清晰說明他的“溝通路線圖”,那又如何令人相信她真的有能力去扮演這個重要的橋樑角色呢?而選民們又為什麼要將投給善意溝通的一票投給她呢?
在答問大會上,陳太的立場拉闊了“泛民”派系內的政治光譜,提出了一個“泛民”內很少聽到的政綱,這對“泛民”爭取中間選票來說,無疑是好事。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客,陳太有責任說明她是有能力去履行和落實政綱內的承諾的,畢竟說要比做容易的多。但從她推卸責任一舉,我暫時看不到她有做的誠意。
陳方安生在“泛民”初選候選人答問大會上表示,自己絶對無意在2012年競逐行政長官的寶座。原因是自己年事已高,恐不能勝任。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陳太就需要向選民交代一下,在2008年是否仍會出選立法會議員。我想,投票給她的選民不會想她只做那短短8個月的時間。因為,扣除開始的準備階段和最後進入換屆選舉期要停止工作的期間,本屆任期實質服務市民的時間可能只有4-5個月。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內,陳太如何能夠履行她的競選承諾呢?
2008年港島區立法會選舉可以說是又一次的群雄逐鹿。李柱民、楊森、余若微、何秀蘭、黃毓民、勞永樂、阿牛以及今次被勸退的甘乃威,單是“泛民”已是人才鼎盛,再加上“親政府”的葉國謙、蔡素玉、葉劉淑儀乃至自由黨的劉健儀等等。如果陳太在2008出選,必定可以拿到一席,但這一席很有可能又是從他們自己人手上搶過來的。這次已經勸退數位兄弟姊妹而參選的她到時又如何再平衡“泛民”內部的利益呢?而在下屆立法會任期間,陳太也已經是個年屆70的老人家了。那時,她又會不會以年事已高,恐不能勝任為由,不參與選舉呢?
陳太在是否參選2008立法會,延續她的競選承諾這點上,欠選民一個交代。
陳太欠選民一個交代(二)
昨天晚上為了一些小事和太太吵架,我指責太太因不了解我的為人而導致我們之間溝通出現問題,使小事複雜化。這個指責一出,馬上令太太怒火中燒,說我推卸責任,溝通應該是雙方的事,一只巴掌拍不響。當大家冷靜下來,我仔細想了想,她說的也對。溝通是一種互動的過程,我們之間需要相互的諒解,而不是指責對方,要求對方來諒解我。
這次的爭吵,一方面使我有所領悟,另一方面也使我想起了前天在網上看陳方安生與勞永樂參與“泛民主派”初選候選人答問大會時的情景。
陳方安生在答問大會上談到她在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已經努力希望和中央溝通,但最終不成功,原因是中央不了解她的為人,以及缺乏溝通的機會。要說與中央溝通的機會,我想“泛民主派”中沒有一位會比她多。在她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期間,她便被指派參與《中英聯合聲明》的起草和簽署工作,和中央官員已有接觸。其後出任經濟司及布政司期間,她負責新機場建設等重大政策,和中央的接觸更加緊密。回歸後,她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更曾負責粵港經濟合作等多項與內地有關的政策。我想缺乏溝通的機會一說是不能成立的,最多也只能說雙方都沒能很好的把握這些機會溝通,因此責任也絶不能歸咎任何一方。現在陳太在答問大會上指責中央不了解她的為人,很明顯和我一樣是在推卸責任。中央未來又會不會再繼續和這個將責任推卸到他們身上的人溝通呢?
奇怪的是,陳太在答問大會上又同時不斷的向中央釋放所謂的“善意”。例如她在辯論一開始就表明心志,說:「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都懷著真誠及善意」,其後她更表示「願意付一切代價」改善與中央的關係。對於可以稱為“泛民聖火令”的六四問題,她表示:「相信六四事件始終有一日會獲得平反,她如果當選立法會議員,會考慮哪種取態才更促進中央信任,但不會只顧慮中央態度」。這種“善意”在答問大會的第二天的媒體報導中,仿佛成為了陳太競選立場的主軸。
陳太有這樣的立場,從選舉策略角度不難解讀。“泛民”將這次補選刻意營造成“民主對決”,故她不會擔心“泛民主派”原來的票源會轉投對手。而她為了確保勝利,現在主力是攻佔中間票源。這批中間票源一般會被認為是中產階層,傾向以理性的方式爭取民主的一群。因此陳太的立場明顯是針對這群選民而來的。我想,有些選民在聽到她的“善意”之後會對陳太「充當中央及特區之間,政府與立法會之間,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橋樑」有些憧憬,甚至投票給她。但我希望陳太在利用這種“善意”爭取選票的同時,需要更清晰的對她的立場作出解釋,以免誤導選民。
她曾經擁有比現在更好的條件與中央溝通,但她沒有把握。現在到底客觀條件發生了什麼變化,或她自己又會做怎樣的調整,令她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或一個“泛民”的代表,能夠比以前更好的與中央溝通呢?如果她不能清晰說明他的“溝通路線圖”,那又如何令人相信她真的有能力去扮演這個重要的橋樑角色呢?而選民們又為什麼要將投給善意溝通的一票投給她呢?
在答問大會上,陳太的立場拉闊了“泛民”派系內的政治光譜,提出了一個“泛民”內很少聽到的政綱,這對“泛民”爭取中間選票來說,無疑是好事。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客,陳太有責任說明她是有能力去履行和落實政綱內的承諾的,畢竟說要比做容易的多。但從她推卸責任一舉,我暫時看不到她有做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