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8 17:44
moyaodf
冬日陽光下的國家速滑館
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準備製作“最快的冰”
國資公司副總經理、國家速滑館公司董事長武曉南常用“精耕細作、拔地而起、編織天幕、絲帶飛舞,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館”來形容“冰絲帶”。他介紹說,目前國家速滑館冰板混凝土製作完工,為下一步實現“最快的冰”打下了堅實基礎。“10月下旬,我們經過連續48小時不間斷施工,終於製作出一塊厚17厘米的完整混凝土地面,這一工程的亮點在於,我們將整塊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意味著放一個小鋼球在地面上,它基本不會滾動。”
國家速滑館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在混凝土地面下方佈滿了不銹鋼盤管,這也是製冰最重要的設備。正式開始製冰時,二氧化碳將會以液態充滿所有不銹鋼盤管,考慮到液態二氧化碳給管道帶來的壓力,施工方選擇採用不易腐蝕、承壓性強的不銹鋼盤管。不過,看似簡單的不銹鋼管鋪設,其中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
“首先是要保證密閉性,1.2萬平方米的地面被一圈圈間隔為10厘米的不銹鋼製冷盤管覆蓋,累計長度近120公里。這些不銹鋼製冷盤管用焊接連接,焊縫近9000道。體量非常巨大,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動的時候,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左右,而我們的冰板溫度按照速度滑冰的比賽要求要準確控制在零下7至零下9.5攝氏度之間。此外,還要保證所有管道鋪設完成後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這兩項要求也是未來實現'最快的冰'的根本保證。”武曉南說。
在混凝土地面養護和機電設備調試完成後,國家速滑館將正式開始製冰工序。據了解,場館製冰主要分為凍底冰、噴塗以及畫線、修冰等步驟。在凍底冰前要先清掃場地並除塵,確保整體環境達標。然後依靠製冷系統長期運行將冰場地表溫度降至零下5攝氏度,再開始向場地澆水製冰工作。預計“冰絲帶”首次製冰將需要兩週左右時間。屆時,國家速滑館就將實現“最快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