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興趣 - 運動綜合討論 » 堅持簡約安全精彩辦賽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運行團隊組建完成


2021-5-17 17:38 起梨花月
堅持簡約安全精彩辦賽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運行團隊組建完成

1月23日下午,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長張建東在參加延慶代表團分組審議時介紹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的最新進展。他介紹,未來一年是北京冬奧籌辦全力衝刺、全面就緒、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籌辦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全力做好各項籌辦工作。現時,競賽場館的場館運行團隊已全部組建。
張建東說,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分解成了104項重點任務,3000餘項具體任務,現時籌辦工作順利實施。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北京冬奧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共12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非競賽場館建設穩步推進,三個賽區冬奧村基本完工,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水務、電力、氣象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
賽事組織和賽會服務保障也有序展開。張建東介紹,各競賽場館的場館運行團隊已經全部組建,初步確定單元競賽日程,積極做好測試活動準備。賽會服務機制也在建立健全,現時共確定定點醫療衛生機构41家,簽約飯店103家,各層級贊助企業達到38家,賽會志願者報名突破100萬人。“北京冬奧會獎牌和火炬設計方案已經確定,同時不斷深化開閉幕式創意方案。”
2021年,三大賽區將由全面建設轉入測試就緒階段。“延慶賽區是三個賽區中建設難度最大的,但廣大建設者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奮戰,建成了全國第一個符合奧運標準的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比賽場地。”張建東表示,隨著2021年10月北京冬奧籌辦進入賽時運行階段,延慶賽區將做好場館設施建設收尾工作,確保場館和賽區整體達到辦賽標準。
“場館運行是賽時運行的基本管道,位於延慶區的場館比較集中,我們組建了場館群,冬奧組委和延慶區均選派人力進入運行團隊,已經開始集中辦公。大家將按照賽時運行標準,進一步優化場館運行計畫和應急預案,特別是要做好疫情防控方案,確保賽時運行安全順暢。”張建東說,2021年將迎來一系列測試活動,其中包括雪上測試活動。

2021-5-19 18:20 起梨花月
一塊為標準冰場
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改造難點之一是在比賽大廳中部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製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經反复論證和多輪試驗,“水冰轉換”方案取得成功,轉換材料得到重複利用,有效縮減了改造成本。

  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介紹,“水立方”目前已經啟動第二次“水冰轉換”,待場地製冰完成後將再次對公眾開放。在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北京國資公司指導下,“水冰轉換”方案成為踐行奧運場館“反複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思路的生動實踐。北京冬奧會後,場館將實現水、冰功能的自由切換,既可開展水上賽事、表演項目,也可開展冰上運動,並舉辦大型活動。

  據悉,為做好場館可持續運營,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將作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向大眾開放,助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021-5-19 18:22 起梨花月
一塊為標準冰場
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改造難點之一是在比賽大廳中部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製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經反复論證和多輪試驗,“水冰轉換”方案取得成功,轉換材料得到重複利用,有效縮減了改造成本。

  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介紹,“水立方”目前已經啟動第二次“水冰轉換”,待場地製冰完成後將再次對公眾開放。在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北京國資公司指導下,“水冰轉換”方案成為踐行奧運場館“反複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思路的生動實踐。北京冬奧會後,場館將實現水、冰功能的自由切換,既可開展水上賽事、表演項目,也可開展冰上運動,並舉辦大型活動。

  據悉,為做好場館可持續運營,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將作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向大眾開放,助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021-5-24 17:59 起梨花月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籤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在速度滑冰(長道)成為一項國際化的運動項目後不久,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長道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三年之後,國際滑冰聯盟(ISU)於1892年成立。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區舉行公開的比賽。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了短道速滑的國際比賽,1921年開始舉行每年一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1920-1940年間,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區迅速普及。
  1932年冬奧會的組織者甚至把長道速滑改成類似於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1976和1977年舉行了最初的兩屆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但是沒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認。ISU官方承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於1978年,但是第一屆ISU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直至1981年才在法國的默東舉行。
  早在1932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就出現了類似與今時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競賽的形式不滿,因而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枚冬奧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博格就曾不與合作。1988年的卡爾加里冬奧會上設置了短道速滑的10個表演項目,直到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正式被設立為比賽項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已經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進行比賽。短道冰場可以終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就利用短道冰場練習並改進技術,其中一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的比賽。隨著室內長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用兩種賽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項目,運動員也不得不專注於短道的訓練,以求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成功。

2021-5-24 18:01 起梨花月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籤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在速度滑冰(長道)成為一項國際化的運動項目後不久,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長道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三年之後,國際滑冰聯盟(ISU)於1892年成立。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區舉行公開的比賽。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了短道速滑的國際比賽,1921年開始舉行每年一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1920-1940年間,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區迅速普及。
  1932年冬奧會的組織者甚至把長道速滑改成類似於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1976和1977年舉行了最初的兩屆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但是沒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認。ISU官方承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於1978年,但是第一屆ISU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直至1981年才在法國的默東舉行。
  早在1932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就出現了類似與今時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競賽的形式不滿,因而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枚冬奧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博格就曾不與合作。1988年的卡爾加里冬奧會上設置了短道速滑的10個表演項目,直到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正式被設立為比賽項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已經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進行比賽。短道冰場可以終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就利用短道冰場練習並改進技術,其中一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的比賽。隨著室內長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用兩種賽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項目,運動員也不得不專注於短道的訓練,以求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成功。

2021-5-28 17:27 起梨花月
冬奧競賽場館運行團隊各就位
隨著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兩支場館運行團隊日前召開辦公工作動員會,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範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9個場館(群)運行團隊。目前,所有場館(群)首批工作人員全部到位,涉及500餘名核心人員,由北京冬奧組委、屬地黨委政府、場館業主單位等多方面人力資源組成,覆蓋競賽組織、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技術、電力、安保、醫療防疫等25個業務領域。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介紹說,運行團隊是場館運行工作的主體,也是賽時承擔一線運行指揮、競賽組織、賽時服務、運行保障、資源調配等綜合任務的戰鬥集體。組建場館團隊是場館化的重要標誌。場館化,即將人財物、空間資源、運行計劃等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整合與規範的動態過程,是國際通用的奧運會籌辦的組織模式,是實現場館高效運行的必經過程。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表示,場館化辦公意義重大,一是將籌辦工作的重心調整到場館運行上來,將對之前製定的系列運行計劃、政策標準、運行程序等進行實戰檢驗;二是將籌辦優勢力量集聚到運行團隊中來,將98%以上的問題發現在場館,解決在場館;三是將全體工作人員納入場館管理體系,團隊採取主任負責制以及“單項指揮、雙向匯報”的運行模式,力求高效決策、高效運轉。
  據了解,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群是最早迎來運行團隊入駐辦公的場館(群)之一。2020年10月底,團隊入駐後立即投身工作,梳理重點任務,完善規章制度,順利完成場地認證考察任務。
  延慶場館群團隊在2020年成功組織了“十四冬”高山滑雪競速項目的比賽,目前已有130餘名工作人員,於2020年11月初開始到場館辦公,並陸續組織了醫療急救、高山滑雪與雪車雪橇競賽組織、賽事組織風險研判與應對等專題培訓,不斷提升著團隊戰鬥力。作為北京賽區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同樣在2020年11月迎來首批運行團隊工作人員。
  下一步,各場館團隊將緊密結合場館特點和運行實際,圍繞測試活動部署工作任務,優化人員結構,壯大團隊力量;加強團隊建設,加快培養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辦好“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推動四個辦奧理念在場館一線形成生動實踐。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